关注峰阁,感受潮流舞动的旋律

首页 >> 动态 >> 装修行业,你到底为什么这么乱?
装修行业,你到底为什么这么乱?

近两年,各种家装公司,甚至是大型装修连锁企业,纷纷倒闭的消息不绝于耳。


随便列举几个看看:

一号家居网(有14年品牌运作,拥有国内最大的家装全产业链电商生态,曾经的“最具影响力家居O2O平台”)各地公司陆续跑路,最终一夜崩塌


苹果装饰(下属19个品牌,200多家公司:泥巴公社、觅糖装饰、米兰大宅、柠檬树装饰、当家装饰……等等)销声匿迹


优居客平台(大型互联网平台,涉案金额2.4亿)一夜蒸发


天地和(多次出现在狼叔笔下的奇葩公司,直到现在你还能打开天地和的网页,看到他们的德系工艺、客户一票否决制……

(点击蓝色链接或图片阅读)

“天地和”装饰终于出事了,突然全线停工!!!业主们的2000万装修款还能要回来吗?


02.jpg


速美超级家、喜满堂装饰、博玛装饰、格调装饰、为爱筑家装饰、一号家居网、爱达装饰、爱尚当家装饰、德本装饰、臻上装饰、红玛瑙装饰、爱特装饰、绿色家装饰、桔子装饰、众意装饰 。。。。。。

没法一一列举了,

全部说完估计我的键盘也就报废了,

还是省着点儿用,哈哈……

 

装修行业乱象多,这已经是连脚指头的智商都用不到,就能知道的事实了,

那到底为什么装修行业这么乱呢?

今天就掰扯掰扯这个事儿。


行业乱象的背后原因,绝对是错综复杂的,

我的思考角度和全面性一定会有局限的

就试从以下五个方面,给大家进行解析吧。

 

原因一:遗传基因问题

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了。

装修行业创立之初,是归轻工部管理,连当时的行业标准都是“QB”(轻标,轻工部标准的意思),后来轻工部撤了,又让经贸部管了一段时间,再后来,是否正式归置到建设主管部门,目前还没落地定性的说法。

由于亲生爹妈” 到底是谁一直不是很明晰,

这就导致一个极大的问题:装饰行业跟孙悟空似得,突然蹦出来,而且说是天地生,可也没见天地怎么管。野性太大。

看看它的几个表哥——规划、建筑、结构,自始至终,都有一系列规范文件和法规,做到了科学化和标准化管理。


甚至于企业资质问题,国务院明确规定取消“建筑装饰资质审批”和“室内装饰行业企业资质审查”,

但各地不同部门仍然不断给企业发资质,

到底谁的资质才是真资质”?

一直也是悬而未决的。

可以这样说,直到今天,无论是装饰制图规范、施工规范、验收规范……诸多方面,

相比较表哥们,完善程度不可同日而语。

 

注:参考相关政府文件

199293日的《国务院批复通知》(国办通[1992]31号)

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199623日和1997311日的两次发文

1997111日全 国人大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》

2002111日《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》

 

原因二:信息不对称+高额消费

装修行业相比它的几个表哥来说,有个极大的不同点:涉及营销!

尤其是针对终端业主的营销(业主的概念,既包括私宅性质的业主,也包括商业项目的投资方业主)

建筑和建工,属于专业性极强的领域,能干这活儿的,包括设计、施工、监理等等环节,都几乎是公对公的性质。

而装修则不然,在家装领域,更加突出的,就是公对私的性质。

甚至很多是通常所说的游击队直接干掉,那直接就是私对私了。

而营销环节里,会让行业变得非常贪婪

最要命的组合,

就是信息不对称+高额消费


高额消费就不用说了,随便一户装修都要几万,几十万,乃至上千万的装修投入,

这样的大额消费,对商业的刺激度实在太大了。

这么多钱,要怎么才能尽可能的到自己口袋里来呢?

一些聪明的装修从业者找到了一个利器——信息不对称!

信息不对称是啥意思?

就是要把房子装得棒棒的,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绝对是非常之高的,

而业主通常具备的装修知识和技能,却非常之低。

简单说吧:就是如何做好装修?业主根本不懂!

即便是装过几套房子的业主也面临同样的问题

几年前的经验,对现在还有多少用?恐怕都要大打折扣了。

其实,看个现实就好了:

一个业内的设计师,如果脱离行业只要半年,再回来,绝对是个退伍老兵的级别。

更何况N年才装修一次的业主呢!

这下子,一个残酷的现实就劈头盖脸的砸到了业主面前:

我不懂,却非要丢出去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,我该怎么办?


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,业主就分为了两大类:

一类是价格敏感型

一类是价值敏感型

先说价值敏感型的处理方式:

我不懂,没关系,找懂的专业人来帮我搞!

比如:设计很重要,我知道,那就找好的设计师,

这个做了XX年设计了,而且现在只做高品质家装,现场毛坯房里聊两句就知道不一样,得,就他了。

又比如:施工?

别跟我说广告,我就看别墅区里哪家活计多,就看在施工地咋样!

可以说,价值敏感型的业主,是最聪明的一类业主

聪明就聪明在一点:不贪小便宜!

人家设计师给我熬夜做设计,该给人家的钱,得给。

人家施工确实真材实料,现场管得舒舒服服的,价格高一点儿就高一点儿。

高出来的那点儿,摊在这房子准备住的这么多年里,也没多少。

针对这类业主做服务的装饰公司,我给起个名词:定制型装企。

就是完全量身定制方案、施工、材料等的意思。

 

再来说价格敏感型的吧,这类业主的思维方式非常直线:

我最担心我的银子白白损失,那我就看好我的银子就好。

可我不懂啊,怎么办?好办!

装修不是天天装啊,但大白菜我天天买!

借用一下不就好了?

于是,这类业主就奉行买白菜式消费

一看这堆大白菜,张口就问:你这白菜怎么卖啊?……啊!这么贵!隔壁的比你便宜两毛!……别说那些没用的,便宜我三毛我就买两斤。

这就是“买白菜式消费”——把价格作为比较选择的第一标准!

 

于是,甭管去哪家,张口就是:你们公司装我这房子多少钱?

装饰公司的人会不知道这类业主都会这么想吗?

不可能!于是早就准备好招儿了!

基本套路(剧本)如下:疯狂的广告引流(某些广告甚至离谱,类似天地和那样的)→甜言蜜语+拍胸脯式的打消疑虑→超低价签单收钱→出了问题开始推诿、甚至恐吓→要么死拖活拽的完成施工(业主经历了数月战斗,已经心力憔悴,此时特别容易“原谅”装企的各种问题),要么遥遥无期搁置停工,来个世纪工程(反正装企的人又不住这套房子,急的是业主,有本事就耗呗,看看谁先趴下?)。

在这个行业最常见剧本也在不断被完善

近两年最流行的,就是套餐式装修

你们业主不是最担心钱吗?干脆我也不用去量房、报价啥的了,反正一平方就这么多钱,咱们连谈价都省了,你交钱,我干活,OKOK!签单!看,装修消费多简单!

甚至,这种套餐式装修,还被很奇葩的批上了一件透明消费的外衣!

殊不知,这件透明消费的外衣下,已经掩盖了无数必将被揭开的脓包:装饰公司以快速签单、获得高速资金流为最大目的,刻意弱化了设计、材料等级、计价方式、工程量统计方式、潜在增项或者升级项目、付款陷阱……

注意:要很好的隐藏这些脓包,最关键的,一定是要利用业主们的信息不对称性。

没有这个打底,再NB的黄世仁也霸占不到任何一个喜儿。

可事实就是那么残酷:业主们的信息不对称(简称不懂)是天生的,必然的!

没有这个基因,哪个装饰公司能做这么多手脚?

所以,最根源的,

还是得业主们收住自己“贪心”,

正是业主们的贪心

造就了很多不规矩装企的贪婪


专业的事情,交给专业的人去做!

该付出的成本,是一定要付的!

业主们一时占到的便宜

会以比利滚利更狠的方式回报到自己身上的!

 

第三个原因:配套机制的滞后

发现自己已经掉到坑里了,而且几经挣扎(和平协商)还是无法脱坑,

来掰着指头数数业主可以采取的后一步途径:

消费者协会、法院、当恶人

消费者协会,到底有多大力度,我就不浪费口水了,你懂的!

法院,是条更具有强制力的渠道,但其中耗费的精力成本、时间成本,

根本不是一般老百姓折腾得起的。

而且,还可能有很多障碍。

比如:业主认为施工质量不合格,那就必须先来个“谁告,谁举证”,这就涉及找谁去做质量鉴定?质检站?装协下设的某些质量机构?也涉及运用什么标准衡量合格与否?国标(GB5032750210两个为主)里能数据化落地的条款是非常少的,地方标准是否能被作为判断标准?当地行业标准是否具有强制性?……这些都是问题。

最后一条:当恶人。

前两天的西安奔驰维权事件,就蹦出了一个新词:按闹分配!

申明一点:我完全不鼓励用这种不和谐的方式去维权,

但你如果追问我“那要怎么办?”,

也恕我无法回答!

从现实身边的例子来看,似乎当恶人偏偏是“效果”最好的一种。

有专门精心选择时间,什么时候这个公司做活动了,新客户最多的时候,就什么时候坐到洽谈区,要求谈判的。

有在阳台挂布标的、有去装饰公司门口抗标语牌的、有带着孩子穿着大字报T恤满大街走的、有邀约记者做采访的……反正创意能多得让我这个设计师都觉得自愧弗如!

中国发展非常快,本身装饰行业也是随着人们居住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,才诞生的行业,

但与此同时,如何处理纠纷、投诉的方式方法,又还显得非常苍白无力。

这种维权不对称,也是有些无良公司有恃无恐的重要原因。

 

第四个原因:入行门槛低,遇上井喷式发展

行业井喷式发展,房地产“卖卖卖”,消费者“买买买”,

如此大的市场容量,就必然需要对应数量的服务人员。

装饰行业不是什么高科技、高专业性的行业,入行门槛极低。

比如设计,如果是规划设计、建筑设计、结构设计,如果没有专业的学习,没谁能接这样的项目。

可装修设计不同,笔者在很多高校做过讲座,测试过两个最简单的问题:大芯板的尺寸是多少?然后拿把卷尺,随手掐一个尺寸,让学生以毫米为单位读出来。这么说吧,大芯板尺寸的问题,那是全军覆没!至今没有任何一个高校的任何一个学生能准确回答出来的。而尺寸读错的比例不低于80%

也就是说,一群还没有认清楚什么叫大芯板,还不会读尺子的毕业生,只要名片印上设计师三个字,就能当设计师了。(当然了,其中也许不乏很多将来能当上大师级别的设计师新手,但至少在刚刚从业时候,其基本功真的恕我不敢恭维)

再比如施工人员。很多工队是怎么诞生的:一个工人做了几年的木工或者泥工之类的,脑袋一转,这行挺好挣钱啊!于是过年回老家一通吆喝,开年后,行业立马就又多了一支生力军,是真的的那种。

而装企的管理很多时候只能控制到工长(项目经理一级),再往下,恐怕就难以控制得如此精细了,这些生力军也就可以以各种渠道正式的融入行业了。

这些都是从业人员的低门槛。


再说个更糟糕的。

笔者所在城市就有非常多的装饰公司是这样开起来的:

听说自己周围有很多亲戚朋友买房了,然后觉得装饰好赚钱,

于是,居然狗屁不懂的就敢开个装饰公司起来!

也有很多入行一两年,觉得在哪儿都是“打工都屈才,还得自己来”,

于是,租个场地、随便装修一下,买几台电脑,开张大吉了!

类似这样的状况,相信在国内三线以下城市绝不少见!

于是,处于井喷式发展的行业,偏偏就遇上了低门槛的限制,

就有了广阔天地,大有作为

如何大有作为?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呗。

这么多神通一起出招,就有了这么热闹的场景!

 

第五个原因:抓住红利的尾巴

精装房政策,已经不是考虑会不会落地了,

而是什么时候落地到什么程度的时候了。

一个城市的精装房落地一旦达到一定程度(比如精装交房量占比到50%以上),

前面所提到的价格敏感型业主的量,就必然急剧缩水,断崖式下跌!

这对套餐式装饰公司来说,无疑是致命的。


看看这几年倒闭的大型装饰公司或者平台,

有哪个不是在做套餐的?

而倒闭最多的,也一定是精装修政策落地最早最全面的地方,

这就是背后的原因:政策引导后的市场,导致没有良性资金链的装企崩盘!

无论是从装修公司转型到聚焦价值敏感型业主,

还是想“最后捞一把就走”的,

都不会放过在精装修落地前这最后的红利的尾巴

想转型,就必须熬,这需要有足够的过冬粮。

想捞一把的更不用说了,地里的韭菜能割多少割多少。

这种让某些不良装企有恐慌感的危机,

也一定会加剧一些变本加厉的、几乎毫无顾忌、毫无行业道德的做法,

尤其是套餐式装修,这是绝对的重灾区!

 

任何行业,包括装饰行业在内,在不同阶段,不同环节,一定都会有样那样的问题,想要完全解决,难度肯定存在。

如果一个行业已经没有问题了,

只能说明一种情况:这个行业已经死了。

因此,我这里所说的行业乱象,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,而是动态的,不断变化的。

这种乱象真的不是只靠几个部门,几篇文章,几个口号,几个决心,几个标杆企业就能解决的,真的需要从业主、从业人员、企业、行业管理制度、维权制度……多方面一起下手,才有可能逐步的、科学的、有序的让行业乱象“兵来将挡、水来土掩”!



seo seo